贷款机构通常通过收取高利息来获得利润,而这些利息大多是以复利的形式计算的。借款人未能按时偿还原本的本金与利息时,贷款机构便会自动将未偿还的部分加到下期的贷款中。也就是说,借款人每个月都不仅要偿还上期的利息,还要为新增的利息支付。这种不断增加的债务,导致了借款人的债务负担越来越重,形成了恶性循环。
贷款方式 | 年利率 | 贷款金额 | 月供 | 利息总额 | 总偿还金额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单纯借贷 | 12% | 100,000 | 1,200 | 24,000 | 124,000 |
以贷养贷 | 12% | 100,000 | 1,200 | 24,000 | 124,000 |
加利息 | 24% | 100,000 | 2,400 | 48,000 | 148,000 |
表格中的“以贷养贷”模式表现了借款人为了偿还原贷款而再次借款,最终导致利息的叠加和负担加重。
每一次借款,虽然暂时解除了资金压力,但往往意味着债务额的增加。在短期内,借款人可能只关注到能够及时还款的现状,而忽视了未来因高额利息导致的债务增量。长期下去,负担越来越重,尤其当借款人选择的是高利贷或者民间借款时,利率会远高于银行贷款,形成更加严重的债务问题。
以贷养贷的借款人往往处于非常焦虑的状态,他们常常急于通过新的贷款来解决眼前的经济困境。在心理上,这种做法给了借款人一种“短期内有解”的错觉。他们认为自己可以通过新的贷款来“解救”目前的困境,但往往忽略了新的债务本身带来的压力。久而久之,债务的总额与利息负担越来越重,最终导致更多的借款。
现代社会的贷款途径多种多样,从银行贷款到网贷平台,都为借款人提供了快捷且方便的借款途径。对于许多人来说,申请贷款就像是一种快速解决问题的方式,尤其是在面对经济压力时,许多人习惯性地选择借款。然而,这种便捷性往往让借款人忽视了贷款带来的长期负担,最终陷入了以贷养贷的陷阱。
有些借款人在初次借款时,可能并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还款能力,或者缺乏足够的财务规划。在压力下,他们选择以贷养贷来维持生计。然而,这种做法并没有根本解决财务困境。随着债务的增加,财务状况的恶化,借款人的还款能力逐渐下降,形成了无法突破的困境。
当借款人决定通过以贷养贷来还款时,他们不仅要面对持续增加的利息压力,还要应对逾期还款带来的罚款和滞纳金。这些费用和利息的叠加,导致了债务不断膨胀。最终,借款人可能无法按时偿还贷款,甚至只能通过新的贷款来支付之前的债务,形成了类似“雪崩”般的负债危机。
避免陷入“以贷养贷”的陷阱,首先要认识到借款本身的风险,特别是高利贷或短期贷款的隐性风险。其次,借款人应通过合理的财务规划,了解自己的还款能力,避免因急功近利而做出过于冒险的决策。最后,及时寻求专业的财务帮助和建议,避免因盲目借贷而导致更严重的债务问题。